狗疫苗后几天可以驱虫?
这个还真有学问,我专门问过兽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狗狗体内寄生虫分为内寄生虫(蛔目的、绦目的)和外寄生虫(细菌类的)。而常见的体内驱虫药主要消灭的是线虫类,即蛔目和绦目。所以临床上常说的体内驱虫通常是指清除肠道内的线虫。 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蛔目的寄生虫又包括蛔目异尖科和蛔目蛔目科两种。其中异尖科寄生在消化道内,以消化液的液体食物为主;而蛔目科幼虫的发育阶段是寄生虫具有较大危害性的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的虫子具有较大的游走性,有可能钻到胆道或者胃肠道的皱褶里面,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呕吐腹泻,体重下降等。
然而,我们常见的外寄生虫,例如蜱虫、疥螨、耳痒螨等等属于寄生虫中的寄生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们是以吸血为生的寄生虫,当它们叮附在宿主身上时,会吸吮宿主的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将病原体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寄生虫感染后,其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繁殖,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局部或系统症状。 了解了这么多的寄生虫,我们来谈谈正题。
我们都知道,给宠物犬猫做预防注射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滴灵(甲硝唑)疫苗、犬五联疫苗和小鼠病毒-1疫苗。前者用于预防寄生虫病,后者主要用于预防犬瘟热、细小病毒病等。至于驱虫药,常用的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以及哌嗪类等。
一般情况下,注射疫苗三天后可以驱虫。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时间间隔,实际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那么严格地要求必须在这之后才能进行驱虫。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接种疫苗期间发现有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应该立即停药,及时采取相应的驱杀措施。等寄生虫感染完全消除后再继续完成疫苗注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