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如何训练服从性?
柴犬在训练过程中,会涉及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执行: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练习”与“重复”。 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但是具体操作时可能会比较模糊。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一、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自动完成的活动。在动物生存的过程中,很多行为都是通过非条件反射来完成的。比如当有食物接近时,狗狗会自动张口吞下;当发现附近有其他狗的时候,狗狗会自动躲避,以免发生冲突;当气温较低时,狗狗会舔自己的爪子,摩擦身体取暖等等。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再通过一些特定的训练,让狗狗学会对某些事件或动作做出正确反应。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非条件反射是基础,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狗狗的行为模式。而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再给予狗狗正确的提示和训练,最终形成条件反射。
三、练习(重复) 练习是在行为心理学中经常被用到的一个词。指通过不断的刺激和行为强化,使狗狗形成固定动作的习惯。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练习”,也可以理解为“重复”,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怎样运用上述概念训犬。 案例:指令“蹲下”的训练。 这个动作的训练目标是让狗狗能够听到主人命令后,能够迅速地下蹲。这个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例如主人想要捡起地上的东西,又担心东西被狗狗抢夺,就可以利用这个技能,先令其下蹲,再捡起东西。要训练狗狗做这个动作,必须先让其具备两个前提能力:
1、能听懂“蹲下”的口令;
2、能听懂“过来”的口令。 因为这两个命令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先要“过来”,然后才能“蹲下”。在训练初期,可以先用“过来”命令引导狗狗,让其在听到主人的召唤后,能够主动上前。随着后续训练的展开,再慢慢的加入“蹲下”的口令。
非条件反射——形成动机 为了让狗狗尽快熟悉“蹲下”的动作,在刚开始的训练中,可以让它自行选择是否要做,只要在训练结束后,能够用食物作为奖励,诱使其多做几次,并很快熟悉这个动作,就可以了。这时可以将“蹲下”的动作与食物正向关联在一起,让它产生“蹲下=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练习/重复 当狗狗基本能够做出“蹲下”动作之后,就可以引入“条件反射”的概念了。这时需要主人在一旁不断地发出“蹲下”的口令,同时,当狗狗做出相应动作后,要及时给予零食奖励。在随后的日子里,只要看到狗狗有“过来”的欲望,就立即给其喂食,并不断暗示“蹲下”的动作,反复进行,最终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