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会肠梗阻吗?
近日,“杭州一爱心人士发文求助:自家猫肾衰竭,生命垂危,医生却告知需‘排队’等器官”引发热议。文中,这位爱心人士称,8个月大的猫咪“团团”,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因为“团长”是流浪猫,没有打过疫苗,不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且因其肾脏病严重,又急需移植肾脏。但院方表示,没有身份证明的“团团”无法入院进行抢救,需“排队”等器官。
看到这篇新闻,想起几天前,有媒体报道金华一个乡下小农民养的小猫肠梗阻,需要动手术。可小猫没有身份证明,而手术费需5000元,小主人只好在网上发帖求助。结果,网络上一片骂声:这么简单的常识,小猫怎么可能会得肠梗阻呢?如果猫会得肠梗阻,那么全国大街小巷的流浪猫,非得了肠梗阻不可。……
怎么说呢?两者都很真实,但前者似乎更艺术一些。虽然同样是“宠物需要救治”,虽然同样是“身份证明”,但前者的对象是“孤老的、残病的、伤亡的”城市宠物,而后者只是单纯的“流浪猫”。前者的条件更苛刻一些,因为“孤老”“残病”,本身就让人同情,何况还是“城市宠物”;而没身份、没疫苗的小猫,仅仅是流浪猫而已,没有公民身份,也就不存在“救治”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城市宠物有身份,而乡村动物没有,理由很简单,城市的宠物可以交易,可以被拥有,成为人类的私有财产。而没有身份的小猫,其存在本身就不是以延续生命为目的,更不会以“物权”为基础。从“城市宠物”的“治病”到“流浪猫”的“等器官”,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文明的逆向发展”。
至于这个“等待”,到底有多久,虽然新闻里没有明确,但答案我们不难推测。至少需要七天,因为器官移植手术一般需要等待七天后,才能安排手术的。而这段时间,猫该有多大痛苦啊。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个“等待”也许是一个“进步”。因为以前,流浪猫死了,只能暴尸街头。现在,至少有了个“体面”的祭奠方式。